青阁茶心

网站公告

欢迎来到青阁茶心网站


先有卞和慧眼识玉,

才有璞玉磨石成壁。

茶心苦涩遇水甘甜,

网络青阁知己而乐。

青阁茶心座右铭

那年,我们一起走过菁菁年华_青春校园_!

发表时间:2015/01/03 00:00:00  来源:原创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77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二十一年前那个和风惠畅的春天,我们实习结束,从各地中小学归来。校园里春意葱茏,一棵棵碧叶纷披的树木正蓬勃着青春的生机,一簇簇茎杆纤细的紫丁香、白丁香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缕缕幽香。蔷薇青葱繁密的枝叶覆满了高大的竹子花架,绿油油的心形叶片间缀满了芬芳馥郁的粉红花朵,衬得小巧重瓣的蔷薇花更显鲜嫩妍丽了。我们沉醉在满目绿意盎然、万紫千红的旖旎春色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菁菁年华的无比珍贵。然而,属于我们的学生生涯仅剩下短短的三个月了。  四年前,我们初次远离家乡和亲人,怀揣胆怯与新奇,从省市各地的中学聚集到培养教育人才的师范学校。这所拥有师生两千多人的师范学校,教学楼上书写着“为人师表”四个鲜红醒目的大字。我们班一年级时是四十五人,男生四十名,女生只有五名,二年级时,我们班接收了一个留级女生红,于是女生数量增至六人。全班除燕子是从小县城里飞来的城里学生外,其他同学都是来自于干旱少雨、贫瘠落后的广大农村,人人家境都困窘不宽裕。我们都是从各级中学竞争激烈地预选考试中选拔出来,然后参加全省统一考试脱颖而出,考进师范学校的农村尖子生。  上了师范之后,许多同学仍沉浸在中学时赞美与掌声环拥的沾沾自喜中,都梦想着四年师范毕业后能保送到省城师范大学读本科,或者最差也能保送到省城师专就读,将来不至于原路返回乡村学校任教。楼外有楼,天外有天,我们对未来幼稚简单地描画很快就黯然褪色了。师范学校不仅学习语数理化史地生等文化课,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学法等专业课,还有我们在农村中学时极为轻视的音体美及书法课,都成了与文化课同等地位同等重要的科目。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排名,同学们的文化课都很优秀,彼此间差距不大,音体美成绩却成了拉开同学名次的主要科目。  我考入师范的时候,同级排名第三,班里排名第一。进校后,我却被体育和音乐两科严重扯了后腿,导致我在班里排名最好的一次是三年级时曾排到过第七名,其他每年的期中、期末考试排名我都位居班里十五六名至二十名。四年师范,我只当选过一次“三好”学生,而学校保送生的必备条件是:四年中至少要有两次获得过“三好”学生的荣誉,四年中不得有一门功课补考过,方能有资格参与保送竞争。学校依据有资格进入保送范围内的学生四年师范学业成绩的总和,在全级进行总排名,再综合评估德勤能各方面的素质,研究选送出类拔萃者上大学。我们那一级三百多名学生,只有十二名学生保送进了大学,上师大的六位,上师专的也是六位。我们班有一位保送了师大。我师范一年级时补考过一次音乐,早就与保送大学的愿望失之交臂了。不过,同学们都是来自各级中学的佼佼者,我们都一帆风顺地完成了师范学校的所有学业,拿到了国家教育部签发的毕业证。  四年学习生活期间,我们没有因为考上了师范学校便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而放纵自己。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管理评价制度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大多是来自农村的优秀学生,思想单纯上进,不愿虚度年华,都想用知识武装头脑,对未来的教师职业充满了遐想与期待,满腔热忱地想为人师表。我们闭塞的目光蓦然间投进师范学校偌大的图书室、阅览室,便如同饥饿的人扑在了面包上一样,我们孜孜不倦地阅读、做笔记,热情洋溢地学习、讨论,惟恐腹中空空,成了酒囊饭袋,会辜负了父母辛勤养育之恩,会辜负了国家对我们寄予的厚重长远的希望。四年别开生面的求学生涯,我们饱览群书,广泛涉猎,博古览今。我们阅读了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文学名著,诸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红与黑》《包法利夫人》、《子夜》、《家》、《春》、《秋》……我们还兴趣浓厚地阅读探讨《尼采哲学》、《叔本华哲学》、《弗洛伊德》等哲学书籍。以学校文学社为主要团体凝聚了一批文学爱好者,油印的校刊《春蚕》上刊登着同学们心花绽放的散文、小说、诗歌、杂文等文学作品。以理化生实验室为科研阵地,我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各种实验,在实践中灵活掌握着必备的科学知识。  四年的师范学习生活,我们曾跋涉过学校周边数百里范围内的山山水水,采集制作过生动逼真的生物标本;我们曾用天文望远镜观测过月亮等星球表面及内部构造,兴味盎然地探究过中外地理的不同特点;我们曾追随历史老师的脚步探察考古,分析阐释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经济生活;我们曾一起携手唱歌跳舞,琴棋书画样样都专心致志地研习过;我们曾激情澎湃地演讲,针锋相对地辩论过;我们曾意气奋发地搏击运动场,蔚然成风地练习过气功武术等;我们也朦朦胧胧地对异性产生过青春期微妙的情思与爱恋,还热心地给同学充当过电灯泡式的红娘……  我们那时候,女孩子上学的本来就很少,同学们大多是从思想传统、封闭落后的农村走来的。从小学开始,我们都固守着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传统观念,男女生间很疏远,很少交流。我们班年龄最小的燕子十四岁考入了师范,她小学跳过级,其他同学考进师范都十五六岁了,还有十七八岁的。我们班仅有的六个宝贝女生,都羞涩拘谨,一和男生说话就脸红心跳,语无伦次。燕子年龄最小却显成熟,她能主动和男同学交流几句,可说着说着脸上就飞上了绯红的云彩。女同学惠天生一张俏丽圆润的鹅蛋脸,眉目间流露出妩媚动人的风姿,同班一位喜欢写诗的男生君对惠一见钟情,于是,两个少男少女春情萌动,开始了羞赧艰涩的恋爱之旅,班里还有好几位男生也爱慕美人胚子的惠,惠也因此成了班里最具魅力的女生。师范二年级时,莲和一个叫辉的男生倾情暗恋了,小燕子也被她的同桌兼老乡的泽追求得躲避不及。我、红、莉三人四年的师范生活稍显孤寂,似乎没有得到过哪位男生地钦慕与暗恋。班里好些多情重义的男生,都把目光延伸至幼师班漂亮而又多才多艺的美少女,有几个男生追求得神魂颠倒、忘乎所以。不过,同学间的恋爱都是地下工作,隐秘纯情,没有哪一对公开牵手谈恋爱的。可惜的是,无论初恋多么甜蜜浪漫,多么丰盈纯净,最终却没有一对成功地走入婚姻,只是留下了一段粉红色的回忆!  夏季悄然降临了,太阳撒下大把大把灼热的金线银浪。桃杏酡红了脸颊,蜜汁饱溢。金黄的麦浪翻滚,空气中到处都飘漾着浓郁的麦香。校园里青翠茁壮的合欢树上娉婷着一束束马鬃似的嫣红的花朵,犹如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恍惚之间,蝴蝶舞姿翩跹地飞走了。  毕业前的二十来天里,学校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毕业考试,我们倍加珍惜和同学朝夕相处的每一个屈指可数的黄金般的日子。我和莲利用周末,游玩了学校附近两个县的风景名胜区,我邀请同学荷、怿、燕子到我家里做了一次客。同学们都忙着互赠礼物,填写毕业留念册,抒写着饱含浓情厚意的祝福语。我们全班同学合影留念,一张七寸见方的黑白照片烙下了我们青葱岁月里最纯最美的笑脸和身影。校园内外的树林里、花园边、小河畔,都定格了我们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影像,连平时不大交往的男女生都互赠了照片,开朗大方的男女生还三五人凑在一起合了影。我们抓紧下剩不多的时间与好友相伴去散步、玩耍,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彼此表达了浓浓的眷恋之情。  我们师范四年住的是三间架子房的大宿舍,是同级三个班十八人的女生集体宿舍。毕业临近的时候,几个恋爱的女生忙着和男友分手告别,藕断丝连,常常爬在床上抽泣伤心。那些一贯的夜猫子,仍深夜捏着手电或点着蜡烛看小说、写日记。我们的心情都被毕业的现实撕裂成了一团团乱麻,扭结盘绕着五味杂陈的种种情愫与依依不舍。一天晚上,一班的一个城里女生不忍与痴心爱恋的山村男同学斩断情丝,她痛苦矛盾极了,贪杯多喝了几杯啤酒,酩酊大醉,在宿舍里号啕不止,折腾得我们给她灌醋,强按着她上床休息,她吐了,眼泪鼻涕恣肆滂沱,惹得我们一个个都伤感不已。我们在毕业前夕都失眠了,大半夜还在歇斯底里地高歌、哭笑不得地喧闹,平生第一次情感行为癫狂放纵到了极致,宿舍管理员在外面愤怒地高声呵斥着,我们却不理睬,管理员不得不束手无策地捂着耳朵逃离了。  离校的日子还是来临了,我们都顺利完成了学业,拿到了鲜红耀眼的毕业证。按地域远近,同学们一批批地乘车离开学校回家乡教育局报道,我们由菁菁年华的少年成长为社会大集体的青年教师了。距离学校最近的同学一直坚守到离校最后一天。同学们卷着铺盖行李上了车,随着车辆缓缓启动,车上的同学拼力地挥手告别,车下欢送的老师同学也挥手依依,哭声此起彼伏,就连我们的老师都伤感成了泪人儿,我们怎能不情动于衷,对同学产生深深地依恋之情?我是最后一批离开校园中的一员,面对空荡荡、冷清清的校园,再也看不到同学们熟悉可爱的面庞了,再也听不到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了,再也听不到同学们银铃般脆亮的笑闹声了,我内心煎熬着无尽的怅惘之情。  同学们如飘蓬飞絮,奔赴四面八方的中小学,继续着成年人的事业。我们班保送到师大的那位同学,后来博士毕业在北京任职,班里有五位同学转行做了行政,如今有的做官到了正科级。其余同学分布在各地的教育战线,通过不同方式地进修都取得了大学学历,有的还取得了硕士学位。同学中有六位任教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有十几位在初中任教语文、数学、物理,其他的都在各地城乡小学任教,有十几位同学还担任着家乡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的职务。师范招揽人才的方式和良好育人的环境塑造了我们敬业爱岗的勤谨态度,从事传道授业工作的同学,都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骨干力量,成绩斐然,时有耳闻。  毕业后,我们通过情词恳切的书信往来和远方关系密切的同学互通信息,期盼邮递员送来书信的那种迫切甜蜜的心情是信息不发达时代我们相互牵挂惦记的唯一方式,读信写信时那种激动复杂的心情,至今回忆起来仍觉温馨莫名。  二十年后,我们满脸沧桑地欢聚一堂,彼此凝视着岁月一点一线地留痕,不禁感慨万端。回想起二十年前,我们一起告别青春亮丽的少年时光,走过风华正茂的菁菁年华,迈向成熟的青年时期,融入社会大熔炉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光阴荏苒,我们一起走过的青春年华驻留在年代久远、已然发黄的旧照片里。

本站源码和一些文章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

张永庆的空间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07-20  

( http://www.qgcx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13770号

苏公网安备 32083002000040号

公众号:青阁茶心